欢迎光临山东鱼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3105419271
全国高考咨询机构服务平台
服务项目

高考脚步临近 学生淡定家长慌了

来源: | 作者:鱼跃教育咨询 | 发布时间 :2015-04-09 | 368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四月的到来,高考的脚步也近了。学校里,考生们紧张有序地备战高考;家里,很多家长却慌了阵脚。高考冲刺阶段考生该怎样做?高考过来人有哪些建议?心理专家有什么方法让考生和家长能从容应对……
高考脚步临近 学生淡定家长慌了

鱼跃高考联系方式:
电话:0531-85056900    400-678-6957
QQ群:422235162      424219934
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2071898310


随着四月的到来,高考的脚步也近了。学校里,考生们紧张有序地备战高考;家里,很多家长却慌了阵脚。高考冲刺阶段考生该怎样做?高考过来人有哪些建议?心理专家有什么方法让考生和家长能从容应对……
迎考现状:考生较从容,家长压力大


受去年闰九月的影响,今年的新学期比往年少了约半个月,对于高考生来说,少了半个月的复习时间对复习计划会有很大影响,所以今年考生学习任务比往年要重许多。虽然复习时间短,但大部分考生都能摆正心态,以从容的姿态迎接高考。


“虽然我们的复习时间短,但大家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在一条起跑线上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慌的。”高三学生小瑜说,寒假前,老师已经反复强调新学期的复习时间短,让大家在寒假里一定自己安排好复习。同学们也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寒假里,同学们也经常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学习,开学后,大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丝毫没有因为假期而产生懈怠。


高考是学生面临的人生考验之一,很多人的命运就此发生改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很多家长来说,他们对高考的重视程度远超过孩子。家长们甚至患上了“高考综合征”,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还经常发脾气。
案例一:


杜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上游,如果发挥好可能考上一本,发挥不好则很有可能与一本无缘。面对这种情况,杜女士非常焦虑,虽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但每当看到女儿拿着手机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她就会控制不住地发火,还有几次女儿被她训哭了。虽然事后她会和女儿道歉,但内心觉得十分对不起孩子,这种情况让杜女士万分无助。


为此,心理专家认为,高考固然重要,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都十七八岁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尽量少干涉他们,让他们现在就学会承担,为自己的高考负责,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而每年高考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每年学生考试的成绩总会出现浮动。家长不要以去年考试成绩给自己的孩子定目标。考试期间,不要考完一门就急着跟孩子谈结果,只要一谈,就有可能造成孩子坏的联想而情绪波动,因为孩子总有没有答对的题目。告诉孩子只要尽力就可以了,至于结果如何,不要想那么多。
“过来人”支招:认真听课,相信自己


对于已经上大二的张泽腾而言,两年前的高考仍历历在目,终生难忘。提起自己的经验,张泽腾说:“还是应该紧跟老师的课堂内容,高考的重点大多在课堂上,课下做题只是对课堂内容的巩固。”


张泽腾说,他刚上高三时,特别喜欢自己复习,不跟着老师的课堂内容走。他觉得老师不讲新课了,所以上课只顾着自己低头做题看书,老师讲的内容完全不听。一个周过后,他就发现在小测时有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后来,老师纠正了他的学习方法,让他紧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切不可眼高手低。“大部分老师带过多届高考班,对高考大纲把握的准确度远高于学生,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就是高考的重点,所以,不听老师讲,盲目做题的效果并不好。”张泽腾分析说。


针对学习方法,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的姜梓楠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姜梓楠说,高三下学期,同学们难免会变得有些浮躁,面对众多科目不知从何下手。“我那时就是把重点放在薄弱学科上,将做题中出现的差错记录在一个单独的本子上,通过找错寻找知识盲点,然后再一一击破。”姜梓楠告诉记者,除了将重点放在劣势科目上外,对优势科目也不能放松,每天要拿出固定时间进行巩固学习,做到优势保持、劣势跟进,做到所有学科齐头并进。


另外,备考最重要的是最后阶段,考生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怀疑自己,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最后的复习阶段不只是拼成绩了,更是拼心态、拼毅力,所以考生们要把眼光放长远,只要不是高考,任何考试都是让人查缺补漏的,所以不要害怕暂时的落后,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后会有意外收获的。”姜梓楠说。  
心理专家:保持最佳状态,发挥最好水平


心理专家说,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复习备考;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没有压力,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高三学生应该学会正确调节心理压力。


高三学生应当认识到,随着高考临近,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同时,还要注意搞好团结,同学间要既竞争又友好,做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要怕同学超过自己,你帮助了同学,也会得到同学的帮助,并会赢得同学的友谊。在一种宽松友爱的氛围中复习,会收到更好的效果,高考中也会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对于家长,心理学家建议:家长要尽量多“放权”给孩子,不要事事过问、事事干预,这样看似在关心孩子,往往会起到反作用。在高考前的最后阶段,家长只要负责照顾好孩子的起居和饮食就足够了,确保孩子的营养能跟上,尽量不生病感冒就可以,至于学习上的事,则要做到“漠不关心”,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


现在建议:对于学生考前焦虑,家长要有正确认识,不要“谈虎色变”。其实出现焦虑是正常的,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学生对高考一点都不焦虑、不担心,也不是好现象。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学生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形成动力。家长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创造沟通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心声。家长要做一个倾听者,弄清原因后再给予适当建议,而不要妄加评判,要帮孩子打消顾虑,树立信心。
当前位置:​​
高考志愿填报
签写预约
鱼跃教育
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咨询
讲座预约
测评管理
学业测评
问题解答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热线:13105419271
邮箱:admin@gkzxw.com.cn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126号山大科创            城B座六层602-6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