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鱼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3105419271
全国高考咨询机构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高考在即家长关心过头,7种不当做法不可取

来源: | 作者:鱼跃教育咨询 | 发布时间: 2015-05-31 | 485 次浏览 | 分享到:
高考在即家长关心过头,7种不当做法不可取

2015年高考近在眼前,考生们“鸭梨山大”,甚至出现“考试综合症”。考前如何进行心理调试?家长要避免哪些不当做法?


所谓“考试综合症”也有人称为“考前综合症”,就是指考前一段时间,部分考生及其家长因为紧张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生理上的反应多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晕头痛、手心出汗、失眠多梦、注意力分散等等;心理上常常表现为:烦躁、紧张、恐惧、苦闷等等。“考试综合症”不仅学生有,家长也有。


由于家长关心、督促的方法不当,给孩子造成压力,这在目前的“考试综合症”中占有较大比例。那么家长们哪些做法是属于关心、督促不当呢?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7种:
冲突型


临近高考时,孩子的焦虑、烦躁程度已经很高了,有些家长不但没给以开导、给孩子减压,反而监督更严、逼得更紧。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有些孩子这时逆反心理作怪,好像报复父母似的,一气之下就要停止复习、放弃考试。于是,就会产生矛盾,甚至爆发家庭冲突。这当然会影响考生心情和备考状态,甚至直接影响考试。
温柔型


父母也知道这时候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免得影响学习;便一改往日的严厉,过分关怀孩子。一会儿送点吃的喝的,一会儿去看看孩子状态怎样。家长的做法好像不是有意给孩子造成压力,但孩子特害怕这种“温柔”。它让孩子在感受父母关心的同时,心里好像觉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无法回报的亲情债,渐渐演变为沉重的压力。
唠叨型


这类做法特别是妈妈最明显,越紧张的时候越唠叨。一会儿叮嘱孩子学习要抓紧,一会儿数落孩子审题不仔细等等。也可能这些叮嘱、提醒是必要的,但如果反反复复,没完没了,会让孩子更加厌烦。
忆苦思甜型


这类家长知道孩子脑力劳动繁重,需要补充体力,应该加强营养,便想方设法给孩子弄些好吃的。可是,饭菜摆上来,孩子该吃饭的时候,家长就开始“忆苦思甜”。比如回顾自己是怎么把孩子带大的、如何如何不容易等,弄得孩子很难吃好一顿饭。其言外之意就是,你现在是给我们争气的时候,希望你努力实现父辈的理想,结果弄得孩子更加紧张。
盯梢型


记得有一个考生对我说:“我妈妈也知道不能明着来干扰我,就暗中盯梢。晚上,我在屋里专注地学习,有时候偶尔稍作休息。可一转头,看见黑暗中一双眼睛在注视着我。我知道那是妈妈关注的眼神,但还是吓了一跳。从此,我就总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我!以前,我每天都能安心学习,现在不行了,学不下去。”本来是充满了爱意的眼神,结果却变成了孩子的恐惧。
攀比暗示型


有的家长总爱对孩子说,看你王阿姨的孩子去年考上了北大,你李叔叔的孩子考上了清华,我们单位谁谁的孩子今年跟你一样,人家准备得怎样怎样好……其实,这种比较就是在向孩子暗示,你必须考好,否则,我们都没面子。我觉得,家长尽可能不要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特别是在高考之前,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你就抱定一个态度:只要孩子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水平,就够了!
恐吓型


临近考试的时候,有些家长认为,应该再“推”孩子一把。比如,发现孩子复习好像不够投入,就故意对孩子说:“就要考试了,你若考不好,就别回这个家。”父母是故意说气话,希望孩子争气,可孩子哪受得了啊!


在这里,再次提醒家长们,关心、督促一定要讲究方法。在备考这个非常时期,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很大了,做家长的再也不能用以上办法给他们加压。再加一把火,可能就烧过了!
走进-鱼跃教育
测评管理
鱼跃教育
签写预约
山东高考咨询
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资讯
讲座预约
学业测评
问题解答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热线:13105419271
邮箱:admin@gkzxw.com.cn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126号山大科创            城B座六层602-6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