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山东鱼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13105419271
全国高考咨询机构服务平台
服务项目

“外热内冷”的专业盘点:法学不敢直面就业

来源: | 作者:鱼跃教育咨询 | 发布时间 :2015-08-11 | 335 次浏览 | 分享到:
每年七八月的酷暑季,对于即将踏入大学门槛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希望和不安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季节,一面是高考生填报志愿、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一面是毕业生初涉社会,步入职场,四年大学时光似乎是对他们当初选择的检验。
“外热内冷”的专业盘点:法学不敢直面就业

鱼跃高考联系方式:

电话:0531-85056900    400-678-6957

QQ群:427118126        423216637 

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2071898310

微信公众号:鱼跃高考

每年七八月的酷暑季,对于即将踏入大学门槛和刚刚步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希望和不安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季节,一面是高考生填报志愿、憧憬着未来美好的大学生活,一面是毕业生初涉社会,步入职场,四年大学时光似乎是对他们当初选择的检验。

调查发现,从不少毕业生的就业经历来看,报考热门的专业不一定能为自己的未来谋份好工作,而“门可罗雀”的冷专业也不见得将人生“打入冷宫”。
新闻学:“人人都是新闻人”学新闻还有用吗?

“不分白天黑夜,没有上班下班之分,不变的就是24小时手机通联,还有时刻紧绷的新闻状态,这是一份责任,你得扛着!”说这话的是一位刚入职两年的新闻记者,目前就职于国内某一线都市报机动报道组,长期奔波在突发事件的第一现场。

几年前,王军怀揣着“铁肩担道义”的新闻理想,报考了中山大学新闻学专业,“那时候新闻火啊!市场化媒体活跃,报考新闻学的多少都有点理想主义‘文艺范儿’。”如今,如果再让王军做一个选择,他却有些犹豫。王军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儿”,能在毕业后参加校园招聘,直接进入专业对口的媒体单位。

“媒体圈有个现象,虽然做新闻,但却不喜欢招收新闻专业的学生,特别是没有经验的毕业生。”王军说,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人,新闻报道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国际政治等专业越来越抢手。

新闻学就是个“万金油”,随着职场要求越来越专业化,新闻学反倒不适应这种态势,加上媒体是一个可学习的行业,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没有特定的专业要求,入手快、门槛低。

就业前景:现在,几乎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而该专业毕业生普遍只能从事文字、策划性工作,就业领域不宽,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不少学生不能找到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
法学:本科毕业为何不敢直面就业

几年前,憧憬公平正义的高晴填报了国内某知名高校法学专业,“当时法学是热门专业,我的分数足足高出一本线70多分,能读法学的同学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优中选优。”高晴说。

几年后,法学、计算机等曾经的热门专业却屡屡登上“就业难”的榜单。班级三十余人,除了读研的十几人,剩下的学生或考取公务员,或进入国企,能继续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只有两三位。

目前几乎每所高等院校都设有法学专业,扩张式的专业设置与社会供需关系严重失衡。“法学看似就业面广,但各行业都可以涉入,公务员招人少,工作经验设卡,企业技能要求高,专业和岗位需求不匹配,所以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考研。”高晴无奈地说,现在上了这条船,只能“且行且珍惜”。

就业前景:相对于经济类、财经类等一些专业就业难度来说,法学类就业出路较窄。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进入法律系统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社会对法律人员素质要求高,再加上法院、律师事务所等相关法治部门无法接受大批学生涌入,多数学生毕业后只能转行。
金融专业:谁说我生来就“衔着金汤勺”

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王晓磊就职于国内一家私有基金公司,与电视上出入高档写字楼、满嘴中英文混杂的高级白领相比,王晓磊对金融专业却有着自己的一番解读。

金融专业其实并不能保证毕业后能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或一份很高的薪水。金融专业可能会比别的专业毕业生获得高收入的比例高一些,但是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夸张。

就业前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去向非常多元,银行、证券、基金、民营企业、外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等。薪水随着单位性质和工作岗位而高低不同。
当前位置:​​
高考志愿填报
签写预约
鱼跃教育
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咨询
讲座预约
测评管理
学业测评
问题解答
联系我们
全国客服热线:13105419271
邮箱:admin@gkzxw.com.cn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山大路126号山大科创            城B座六层602-605室